博物馆APP中游戏元素与教育学、传播学的结合
张文娟
2016,1(2):52-57 点击量(3013)
基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 ——科技馆STEM教育相关重要概念的探讨
朱幼文
2017,2(1):5-14 点击量(2280)
引导观众以科学实验的方式操作体验展品 ——科技馆展品探究式辅导的探讨
Sun,Weiqiang,Zhang,Liwei
2016,1(3):56-61 点击量(2215)
国内外学习单对比分析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任燃
2016,1(4):31-39 点击量(2087)
“跨界”合作:博物馆展示理念的创新
韦立立,杨岭
2016,1(4):73-78 点击量(2078)
“大概念”对科学教育至关重要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 导读
刘晟
2017,2(2):87-92 点击量(2073)
“分解-体验-认知” ——探究式展品辅导开发思路
陈闯
2016,1(4):46-52 点击量(2021)
科学课程标准对科技博物馆科学教育的启示
叶兆宁
2017,2(3):5-12 点击量(1937)
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展教合一”
顾洁燕,徐蕾
2017,2(2):33-39 点击量(1918)
浅议科技博物馆中的创客活动
张进宝
2017,2(1):15-22 点击量(1913)
自然史博物馆解读性说明文字撰写要素 ——以美国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史博物馆为例
张昱
2016,1(2):44-51 点击量(1854)
科技馆STEM 教育的“基于全方位整合展品的体验式教学策略”
侯丹,宋昊泽
2017,2(1):23-30 点击量(1812)
科技博物馆基于展品的教育活动现状、定位与发展方向
龙金晶,陈婵君,朱幼文
2017,2(2):5-14 点击量(1807)
浅谈科技馆的非正规教育特性及其实现途径
廖红
2017,2(3):48-56 点击量(1804)
STEM教育核心理念与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结合和启示
张彩霞
2017,2(1):31-38 点击量(1785)
优化科学中心对STEM 教育的贡献
马克·哈克林
2016,1(4):11-16 点击量(1764)
中国与西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比较研究
王春山
2017,2(1):62-68 点击量(1754)
走向科学博物馆
Wu,Guosheng
2016,1(3):62-69 点击量(1721)
非正式环境中科学学习的生态学视角与学习框架 ——《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人、场所与活动》《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人、场所与活动》一书由美国菲利普·贝尔、布鲁斯·列文斯坦、安德鲁·绍斯、米尔·费得编著,华东师范大学赵健、王茹译,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导读
鲍贤清
2017,2(1):84-89 点击量(1706)
论“博物馆教育者”的重要作用: 对博物馆领域专业化的迫切要求
大卫·安德森
2017,2(1):55-61 点击量(1702)
数字化能给博物馆带来什么? ——基于《地平线报告:2015博物馆版》的分析
Fan,Wenqiang
2016,1(3):70-75 点击量(1687)
浅议将中国民间手工艺融入科技馆教育
曾川宁,邵明翔
2017,2(1):39-45 点击量(1672)
博物馆媒介化:目标、途径与方法
Yan,Jianqiang
2016,1(3):5-15 点击量(1631)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需求调查报告
姜冬青,龚建玲,夏永丽,马若泓,张建新
2017,2(2):15-22 点击量(1629)
自然博物馆低龄观众讲解的“六字法”
高源,白兮,叶晔
2017,2(1):77-83 点击量(1611)
基于社会符码理论的科学中心展品及其科技叙事结构分析
王思怡,严建强
2017,2(1):46-54 点击量(1602)
小人物、小故事折射大背景、大主题 ——巴塞罗那海事博物馆“7艘船,7段口述史”展览浅析
马之恒
2017,2(1):69-76 点击量(1595)
儿童展览阐释的表达方式及其教育动机探析
周婧景
2017,2(2):60-70 点击量(1586)
儿童博物馆核心教育理念
张旎
2016,1(4):53-60 点击量(1569)
博物馆展览资源与学校基础课程内容相结合 ——上海自然博物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活动开发思路
刘雅竹,顾洁燕
2017,2(3):23-32 点击量(1562)
运用真实生命体创建真实自然环境的多感官参与原文选自Rowman & Littlefield 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多感知博物馆:基于触摸、声音、嗅味、空间与记忆的跨学科视野》(The Multisensory Museum:Cros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n Touch, Sound, Smell, Memory and Space)一书的第4章。因杂志版面限制,中译稿有少量删节。
(美)莫利·施泰因瓦尔德,梅利莎·哈丁,理查德V. 佩森蒂尼
2016,1(2):83-90 点击量(1497)
对接于课标,区别于课堂 ——辽宁省科技馆“馆校结合”项目开发思路
刘晓峰,于舰
2017,2(3):40-47 点击量(1491)
董聿茂教授和西湖博物馆
韦立立,范俊涛
2017,2(1):90-96 点击量(1480)
多感官学习在科技馆展览辅导中的应用
Chang,Juan,Huo,Feifei
2016,1(3):49-55 点击量(1436)
博物馆展览标准及卓越展览的标志原文见全国博物馆展览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eum Exhibition)网页 http://name-aam.org/about/ who-we-are/standards. 2017年2月9日检索。
美国博物馆联盟专家委员会
2017,2(3):73-77 点击量(1431)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市场思维的 “馆校结合”解决方案
赖灿辉
2016,1(4):22-30 点击量(1428)
博物馆:我们共有文化精神的前沿实验室
安来顺
2018,(1):13-16 点击量(1428)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发展研究报告
王康友,李朝晖
2016,1(2):5-13 点击量(1422)
如何进行科技馆展品串联辅导
Cheng,Wanshu
2016,1(3):43-48 点击量(1403)
运用5E学习环等教学法设计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星空探秘”活动策划
谢俊翔,许艳
2016,1(4):40-45 点击量(1400)
非正规教育环境下青少年STEM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叶兆宁,郝瑞辉,王蓓
2016,1(1):43-48 点击量(1387)
“鸟类是如何适应飞行的?”教育活动教案
朱莹,娄悠猷
2017,2(2):80-86 点击量(1380)
非正规教育机构在发展和支持公众理解科学中的重要性本文系美国伊利诺伊州科技研究所朱迪·S·莱德曼(Judith S. Lederman)教授于2017年5月22日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的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第七次会议上所做的主旨报告,本文的翻译和发表获得了作者的授权。
朱迪·S·莱德曼,刘怡
2017,2(3):65-72 点击量(1378)
“故事”让科技博物馆更有“力量” ——读《维度》杂志专栏“故事的力量”有感
2016,1(1):73-81 点击量(1367)
让·巴蒂斯特·佩兰与第一座科学中心的诞生
2017,2(3):78-86 点击量(1349)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人才队伍培养方案实践研究报告
Zhuang Zhiyi,Wang Xin,HuFang,Wang Xiaoming
2016,1(1):7-12 点击量(1341)
全民的科学中心 ——新兴大趋势对科学中心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琳达·康伦
2016,1(4):5-10 点击量(1338)
论学术研究在主题展览中的基础性作用 ——以“鸦片战争”展览为例
唐立鹏
2017,2(4):5-11 点击量(1330)
“互联网+科技馆”发展方向的思考
2016,1(1):35-42 点击量(1322)
论博物馆展览各级传播目的的设定及执行
Lu,Jiansong
2016,1(3):16-21 点击量(1296)